辨音:「蒙、濛」音méng[ㄇㄥˊ],「懞」音méng[ㄇㄥˊ]或měng[ㄇㄥˇ],「矇」音méng[ㄇㄥˊ]或mēng[ㄇㄥ]。
辨意:
「蒙」是指草名(即女蘿,今之菟絲)、冒犯、遭受、遭遇、受到、承受(表示感敬)、覆蓋、遮著、欺騙、瞞騙、昏昧無知之心智、孩童、《周易》卦名、「蒙古」之簡稱、姓氏,如「蒙難」、「蒙冤」、「蒙受」、「銜恨蒙枉」、「承蒙關照」、「蒙您照料」、「蒙面」、「蒙頭」、「蒙蔽」、「坑蒙」、「啟蒙」、「蒙昧」(昏昧不懂事)、「蒙童」、「蒙藏」等。
而「濛」則是指雨小貌、籠罩,如「濛昧」(昏暗不明)、「濛濛」(形容水氣綿細密布的樣子或迷茫不清的樣子)、「迷濛」、「溟濛」(小雨或幽晦的樣子)、「涳濛」(煙雨迷茫的樣子)、「澒濛(hòngméng[ㄏㄨㄥˋㄇㄥˊ])」(宇宙形成前的混沌之氣)等。
而「懞(méng[ㄇㄥˊ])」則是指樸實忠厚,如「懞直」(老實、憨直)等。
「懞(měng[ㄇㄥˇ])」則是指昏昧、不明事理,如「懞懂」(糊塗、不明事理,也作「懵懂」)等。
而「矇(méng[ㄇㄥˊ])」則是指盲人、眼睛看不清、昏暗不明、愚昧,如「矇昧」(眼睛看不清)、「矇矇」(昏暗不明,引申為不明理、不開通)、「矇矓」(眼睛欲閉又張的樣子或模糊、不分明,與「朦朧」有細微區別)、「矇聵」(指無知)、「矇瞍」(指盲人或樂工)、「瞳矇」(愚昧無知)、「欺矇」(說假話哄騙人)等。
「矇(mēng[ㄇㄥ])」則是指欺騙、胡亂猜對或得到,如「矇人」、「矇蔽」、「矇騙」、「矇混」、「矇事」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只有「蒙」可作姓氏。
偏旁辨析:只有「蒙」可作偏旁,如「懞」、「幪」、「濛」、「朦」、「氋」、「檬」、「曚」、「礞」、「矇」、「蠓」、「艨」、「饛」、「鸏」等。
文獻連結:
蒙 濛 懞 矇
《教育部異體字字典》 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《國語辭典》(萌典) 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打開打開打開打開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 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《成語典》 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漢語多功能字庫(香港)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筆順學習 開關 開關 打開開關
關閉「筆順學習」
相關條目或文章推薦:
一簡多繁辨析之「臺、檯、颱、台」→「台」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