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追古装剧时总听见"赐白绫三尺"的台词,那些被赐死的妃子、大臣,用白布往房梁上一挂人就没了。这"缢死"到底是个什么原理?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个看似简单却藏着大学问的上吊手法。
(这里可以想象配张古装剧里白绫悬梁的画面)
一、"缢"字拆开看就懂了先说这个"缢"字,左边绞丝旁,右边是个"益"字。古人造字是真的妙——绞丝旁明摆着跟绳子有关,"益"在甲骨文里是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样子。两相结合,可不就是绳子缠着脖子导致气血上涌,跟水漫出来似的憋得满脸通红嘛!
1.1 古代实操指南古代行刑有讲究:• 自缢:自己搬凳子挂绳子• 他缢:刽子手用麻绳套颈吊起• 赐缢:给罪臣发条白绫让"体面"上路
注意看古装剧会发现,太监给妃子送白绫时总会配个矮凳——这不是贴心服务,而是确保受刑者脚一蹬就悬空,根本没法自救。
二、为什么非得用"缢"?可能有杠精要问:直接抹脖子不是更快?这里涉及到古代刑法的"智慧"了。缢死能保留全尸,对贵族来说是种体面;对官府来说操作简单,挂个绳套比砍头省事多了。
举个栗子:▸ 明朝方孝孺被诛十族,最后也是"缢杀"▸ 清朝和珅在牢里用腰带自缢▸ 日本武士切腹还要配个"介错人",其实就相当于缢死+斩首二合一
2.1 现代法医怎么看?现在法医教材把缢死分三类:1. 前位缢型(绳结在颈后)→ 影视剧常见款2. 侧位缢型(绳结在耳朵边)→ 多见于意外3. 后位缢型(绳结在喉结处)→ 他杀可能性大
这里有个冷知识:上吊致死主要不是窒息!其实是颈动脉受压导致脑缺氧,多数人30秒就失去意识了——难怪古装剧里那些踢凳子的镜头,演员挣扎两下就不动了。
三、自问自答环节Q:现在还有人用这种方式自杀吗?A: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根据2020年的数据,农村老人自杀案例中仍有17%选择自缢。原因特现实:农药要花钱买,绳子家里现成的。
Q:影视剧里的缢死场景科学吗?A:九成都不靠谱!真实情况是:- 舌头不会伸老长(除非吊超过6小时)- 不会立即断气(曾有记录吊了47分钟救活的)- 根本不用踢凳子(体重够的话,坐着都能勒死)
(此处可脑补法医检查颈部索沟的示意图)
最后说点细思极恐的:你们有没有发现,所有绳结打法教学视频都刻意避开教打活套?这就是在防着有人模仿啊!所以啊,看剧归看剧,千万别好奇尝试,这玩意儿试错的成本可是性命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ainiseo.com/bbs/7518.html
免责声明:网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内容仅提供用户参考,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,本站概不负责,如有侵权联系本站删除!请联系我们邮箱:207985384@qq.com长沙爱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备案号:湘ICP备12005316号